PG电子3月20日,2024房地产开发企业综合实力TOP500测评成果发布会举行,备受关注的“2024房地产开发企业综合实力TOP500”、“TOP500房企首选供应商服务商品牌”等系列测评榜单揭晓。
当前,房地产市场的重要任务是改善预期,修复信心,重建信用。有三件事情房企应当主动做、尽早做。一是,依靠科技进步改变建造方式,用数字化、工业化方式建造房子,提高住房质量;二是,始终把防风险放在重要位置,决策机制必须把供给与需求契合度放在首要位置;三是,重构交易的信用关系。[详情]
房地产行业从2023年已经全面进入到筑底阶段,目前还在继续洗牌过程中,今年还会有一部分企业发生一些变化。央国企占比还会进一步提升,当然提升速率放缓,头部房企市场占有率会进一步提高,稳定性也会进一步加强。未来中小房企可能一方面会有很多的变化,另外一方面,一部分中小房企会出圈。[详情]
房地产行业困难情况下,宏观应对策略可能要放在三点:第一,延缓冲击,变硬着陆为软着陆。政府可以采取一些措施,包括银行贷款偿还等,减轻房企面临的冲击,但是最终不可能由政府和银行兜底。第二,政府收购适用的滞销商品房,改造为保障性住房。第三,土地制度方面推进改革措施,实现多渠道供地,允许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以同等身份进入市场。[详情]
产品是华发股份取得成功的核心,在过去经营决策过程中,有非常大的影响。过去这些年华发股份围绕不同城市,不同项目,都扎根在产品上。同时按照住建部最新提法,也在试点新一代的“四化”住宅。[详情]
房地产业的明天是什么?美好生活少不了好的住房,既然少不了好的住房,房地产业就不会消亡,会一直存在。但好房子才有生命力,所以美好的明天是给那些建好房子的,企业要坚守初心,把房子和服务做好。[详情]
好房子是房地产发展的新模式,这种新模式就是保障房与商品房一体两翼共同发展,在制度建设、企业发展、金融支持方面共赢共享。同时,好房子是新质生产力的要求,它是科技创新发挥主导作用,摆脱传统增长的过程和途径。[详情]
对线、如何看待下一步的房地产市场走势?2、未来企业采用何种策略才能更好地符合发展新模式要求?
(3)虽未达到第(2)项标准,但近两年房地产业务年平均销售额不少于1亿或销售面积不少于5万平方米的房地产开发企业;
(4)对于近两年有经营异常、欠税、严重拖欠工程款、重大税收违法、工商行政处罚、失信等违法违规行为者,将根据情况予以扣分甚至不被列入参选范围;
(5)对于提供虚假数据者,或在安全生产、环境保护等领域发生重大责任事故者,将取消参评资格。
2023年,房地产行业延续深度调整,市场仍处于下行、探底调整期。政策方面,在坚持房住不炒调控主基调前提下,房地产政策逐渐由托而不举向托举并用转变。
销售方面,在经历年初短暂回升后,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金额很快再次进入下行通道。尽管随着下半年房地产稳市救市政策力度的加大,下行趋势有所放缓,但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金额总体仍保持下行探底走势。
2024房地产开发企业综合实力TOP500前三位由保利、中海、万科占据。其中,保利超越中海、万科,升至第一,华润保持第四,招商蛇口、龙湖、绿城、建发、越秀、新城分列第五至第十位。
2024年,榜单变动率有所缩小,头部房企排名相对稳定。相对2023年,TOP10变动率为20%,TOP50变动率为18%,TOP100变动率为15%,TOP500变动率为19%。
根据区域划分,华东地区占比41.4%,西部地区占比7.6%,比重较上年有所上升;华南地区占比22.6%,华北地区占比14.2%,中部地区占比11.4%,比重较上年有所下降,东北地区占比2.6%,与上年持平。华东华南房企数量之和占比超六成,华东房企数量占比较上年上升3.8个百分点,涨幅最高,华北、华南房企数量占比较上年下降1.8个百分点,降幅最大。
2023年,TOP500房地产开发企业总资产均值为847.85亿元,同比下降1.50%;净资产均值为188.16亿元,同比下降0.56%。2023年TOP500房企总资产、净资产规模继续下降,但降幅较上年有明显收缩。
企业层面,民营房企缩表态势明显,仅有少数优质民企资产规模持续扩张。央企财务管理严格,在逆周期阶段展现了较强的持续经营能力。部分地方国企区域深耕经验丰富,且具备融资优势,积极参与地方投资。
2023年,TOP500房企全年销售金额同比下降10.45%,TOP100房企全年销售金额同比下降13.04%,TOP10房企全年销售金额同比下降13.36%。整体来看,2023年房地产市场继续承压,销售处于低位调整阶段。
克而瑞数据显示,2023年房企销售格局分化持续,央国企销售表现明显好于民营房企,16家千亿房企中仅有5家民营房企,其余11家为央国企,或股东有国资背景。
从本次测评结果来看,2023年TOP10、TOP50、TOP100、TOP200销售金额分别约占TOP500销售金额的36%、67%、78%、90%。相较于2022年的37%、67%、80%、91%,TOP10、TOP100、TOP200房企集中度均有小幅下降,TOP50房企集中度维持不变。
TOP500房企2023年资产负债率均值为63.84%,较上年下降3.34个百分点;净负债率均值为96.92%,较上年上升7.94个百分点,负债维持在高位。在总有息负债规模变动相对较小的情况下,净负债率持续上涨的主要原因在于现金总额的下滑。
2023年TOP500房企流动比率均值为1.74,较上年下降0.03;速动比率均值为0.76,较上年下降0.06,二者较上年均有小幅下滑。有超过七成的房企速动比率小于1,可变现的流动资产无法覆盖流动债务,短期偿债压力加大。
2023年,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同比持续下降,其中,随着一系列融资放松政策的落地,年内国内贷款同比有所下降,但资金占比较上年有所提升。
对于多数民企而言,境外融资依然处于冰封期,利用外资同比降幅最大,达到39.1%,利用外资金额占比下降;商品房销售金额大幅下滑,以定金及预收款和个人按揭贷款为主的其他资金同比下滑,但降幅有所收窄,其他资金占比小幅上涨。
2023年房地产行业供给端金融支持政策发力。上半年,融资利好政策偏向支持财务状况较为良好的优质房企。下半年,民营房企的融资利好政策力度加大。
2023年TOP50房企融资总额为4987.35亿元,较2022年下降29.62%。从融资结构来看,TOP50房企境内债权融资总量为3870.47亿元,同比下降26.64%,融资量占比达到77.61%,较上年上升3.16个百分点。境外债权融资总量为324.67亿元,同比下降42.78%,境外债权融资占比为6.51%,较上年下降了1.50个百分点。
2023年,房地产市场仍在筑底盘整负面出清的过程中,房企业绩呈现边际修复趋势,但复苏力度较弱,房地产市场表现低迷。TOP500房地产开发企业营业收入均值107.53亿元,较上年下降4.72%,虽然持续下滑,但降幅已大幅收窄。营业成本均值86.76亿元,同比下降3.91%。净利润均值3.19亿元,同比下降3.37%,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均值69.15亿元,同比下降5.17%。
2023年,TOP500房地产开发企业总资产收益率均值为0.56%,较上年下降了0.20个百分点;净资产收益率均值为2.49%,较上年下降了1.25个百分点;成本费用利润率均值为4.06%,较上年下降了1.68个百分点。
2023年房地产市场信心不足,企业利润空间收窄,总资产规模也持续负增长,TOP500房企总资产收益率继续下降。
2023年房地产市场持续调整,TOP10房企在各相对盈利能力指标上均占据优势,规模效应显现。净资产收益率方面, TOP10房企均值最高,约4.56%,TOP30房企均值为3.19%,TOP50房企最低,约1.93%。总资产收益率及成本费用利润率方面,各梯队房企均值较上年均有所下降,各梯队中,TOP10房企表现最优,TOP50房企均值最低,头部房企盈利优势显现。
2023年TOP500房地产企业销售面积同比下降19.01%,降幅较上年大幅收窄;销售金额同比下降10.45%,连续三年增长率为负。2023年行业销售持续回落,虽然政策面持续释放利好,但购房者的信心修复不及预期,房企销售去化和回款持续承压。2024年经营环境仍充满不确定性,房企需积极采取策略适应变化,促进销售保证流动性安全。
2023年TOP30房企新增拿地金额10675亿元,同比上升14.40%,拿地金额较上年有小幅上涨,但相较于2021年及以前仍处于低位,有三成房企暂停拿地。2023年企业愿意投资的城市范围不断收窄,除保利、建发、华润等大型全国化房企外,其他房企拿地城市均不超过20个,且拿地区域主要向一二线.并购转向需求驱动 机构纾困出险房企
2023年,房地产行业整体的收并购热度,相对前两年已有一定回落。在行业整体流动性不足的背景下,安全性是房企经营发展的首要考量因素,企业对收并购的态度和收并购标的选择偏谨慎。
Wind数据显示,2023年房企并购数量有所回升,但并购金额持续低位,尽管在引导房地产风险“软着陆”目标下,收并购是政策抓手之一,但在资金面尚未全面回暖的状态下,收并购的规模有限。
2023年TOP500房地产开发企业存货周转率均值为0.13,较上年提升0.01;流动资产周转率均值为0.15,较上年提升0.01;总资产周转率均值为0.09,较上年下降0.01。
在保交付的压力及降杠杆的迫切需求下,房企加快了周转速度,同时投资态度谨慎,存货总量下降,TOP500房企存货周转率和流动资产周转率均值实现了同比小幅上升。受销售金额下降影响,总资产周转率均值继续下滑。
2023年,TOP500房企平均存货货值为456.20亿元,同比减少5.63%。2023年房地产市场下行预期持续,房企整体投资态度谨慎,多家民营房企已停止拿地,存货规模下滑,企业资产表持续收缩。
2023全年房屋竣工面积9.98亿平方米,同比增长17.0%,增速创十年新高。累计竣工面积首次超过新开工面积,一方面由于行业处于调整过程中,房企新项目开发意愿不强,另一方面,“保交楼”工作的稳步推进和前期销售项目进入交房周期,带动竣工情况迎来持续好转。
2023年以来,多家房企继续对组织架构进行调整优化。从调整形式来看,主要聚焦在区域、城市公司的整合。在行业快速发展期,房企为了配合业务发展,组织裂变加快,当下行业高速增长阶段结束,房企调整组织架构既是降本增效,也是战略聚焦寻找新机遇。除了组织架构调整,2023年以来房企管理层调整也在密集进行,除创始人或掌舵者的辞任最受关注外,房企高管职位变动也较为频繁。
另一方面,在行业深度调整期,多家房企通过降薪、裁员等方式来提升运营效率以适应市场的变化,但也有部分实力较强的央国企及经营稳健的民企员工总数有所扩大。
2023年,“保交楼”工作推进一年多以来,政府、金融机构、房企三方协同发力,已取得丰硕成果。2023年,多家房企交付量超过2022年,其中增幅较大的有中海、融创、佳兆业等房企。碧桂园2023年累计完成交付房屋60万套,交付量居行业榜首;融创交付量为31万套;保利、绿地、中海作为经营稳健的国央企代表,交付量均超20万套。
在保交付工作持续推进中,房企把交付作为重要目标在贯彻,如期甚至提前交付是开发商回馈业主信任最重要的一环,品质交付则是房企追求的更高目标。当下“长期主义”成为房地产行业价值的底盘,越来越多的房企自发进入品质交付阶段。各家房企的交付流程逐渐体系化和完善化,为品质交付提供有力保障。
随着我国“碳中和、碳达峰”目标的确立,以及“十四五”规划、“二十大”报告等指出“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、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”,开启了经济社会全面向绿色低碳转型的格局,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。大力发展绿色建筑是实现建筑领域节能减排的重要方式,2023年以来多城提出要大力推广绿色建筑,对绿色建筑项目给予财政奖励支持。
随着新的社会环境变化,环境保护与健康生活共同驱动房地产向绿色低碳转型,更多的房企参与到绿色行动中来,打造绿色健康的“好房子”。
与前几年相比,科技在房地产行业应用的广度和深度都有明显提升。随着新生力量不断加入,房地产科技领域的竞争赛道更加丰富、细化。新世代消费群体更加重视居住的多功能化与智能化,对科技与房地产有效结合的产品接受度较高,智能住宅和智慧社区是房地产行业保持增量的增长点之一。多家房企在“科技赋能房地产”方面进行积极探索,通过科技化创新手段和人性化服务打造健康、安全、智能的高品质产品。
在双碳战略要求下,房企也积极推动科技在绿色建筑开发中的应用,未来绿色建筑及绿色建材在政策推动下具有较大的市场空间,绿色建筑领域是房企差异化竞争的重要赛道。
近年来,房地产行业金融属性下降,房地产逐渐回归居住属性,购房者更加关注生活品质。“好房子”的定义不再局限于房子产品本身,产品设计、建造工艺和物业服务都是美好住宅的重要组成部分。2023年多家房企对产品、营销、管控体系等方面都进行了创新升级,旨在建造好的房子,打造完善的配套,提供好的服务。
产品创新方面,消费者购房逻辑发生明显变化,对居住品质的诉求不断细化,基于购房者需求变化,房企对传统住宅产品不断优化创新,从舒适、健康、收纳、智能化、功能、社交等多个维度做出革新。
近年来,房地产市场整体低迷导致房企营业收入持续下滑,经营层面的压力直接传导到了纳税表现,典型房企中有超过六成出现所得税负增长情况。2023年,TOP500房企所得税均值为2.75亿元,同比下降5.20%;税金及附加均值为4.03亿元,同比下降7.73%。
社会发展需要多元力量支持,企业成长也需要兼顾社会效益,社会责任作为一根纽带将企业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,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是房企实现可持续、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。
近年来,由于品牌价值、战略规划PG电子、企业文化、可持续能力等信息的重要性日益近年来,在我国践行“2030年碳达峰”“2060年碳中和”的目标过程中,ESG投资理念被加速普及。房地产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,同时也是碳排放主要来源之一,有必要承担起更大的社会责任,提升ESG建设水平,从而提升市场竞争力及社会责任感知度,为投资者和社会进一步创造价值。
近几年,投资者对企业ESG表现的关注度大幅提升。在“双碳目标”下,房企也在积极布局绿色低碳转型,旨在重塑行业发展新形象以寻求新的发展机遇。
2023年,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,各地区各部门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,着力扩大内需、优化结构、提振信心、防范化解风险,经济运行持续回升向好,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。
在房地产行业持续深度调整、市场经历短暂回暖后又再次步入下行通道过程中,房地产政策在坚持“房住不炒”调控定位前提下,逐渐由“托而不举”向“托举并用”转变。在地方层面,2023年,地方累计出台房地产调控政策800条,处于历史高位。其中,宽松性政策704条,紧缩性政策48条,中性政策48条。宽松性政策占比高达88%,较上年提高了近8个百分点。
2023年,中国房地产市场处于调整转型的过程中,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金额持续下降。据国家统计局数据,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111735万平方米,同比下降8.5%;商品房销售金额116622亿元,同比下降6.5%。
在全国商品房市场多项主要指标同比持续下滑的同时,各地区的销售情况也在进一步分化,东部地区销售金额占比继续上升,中部和西部地区占比下降,东北地区占比小幅提升。
2023年,房企权益销售排名与新增土地价值排名的重合度持续下降,前100房企重合度不到40%,未来整体格局将发生较大变化,央国企占比快速提升。2023年中央定调“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”,行业政策频繁优化力促房地产行业平稳健康运行,但居民收入预期、购房者信心等因素制约房地产市场修复,行业规模筑底、销售低迷态势短期内难以扭转。在行业深度调整之下,企业格局也持续分化,央国企和部分优质民企销售业绩稳健,同时拿地势头强劲,正在成为行业主导力量。2023年,房地产行业整体融资面疲软,但随着融资宽松政策的逐步落地,多家房企境内债券获得展期或境内外债务完成重组。企业经营动向:积极去化回笼资金 房企聚焦盈利业务
从2022年开始,房地产开发投资规模和商品房销售规模均呈现收缩趋势,房企流动性收紧,开发业务受阻形成恶性循环。在行业深度调整过程中,部分企业财务状况不佳,为了缓解现金流压力收缩多元化业务,出售占用资金较多或业务投资回报周期长的多元化产业以回笼资金。能保持销售规模,负债结构相对健康的房企,积极探索运营效率较强的多元化业务,聚焦与居民生活相关程度较高的地产垂直业务,连续多年为企业提供稳定的营业收入来源。同时,近年来多家房企将代建业务作为新的增长极。本轮地产下行周期中大量城投平台托底拿地,成为代建市场重要的需求来源。未来保障性住房建设、“平急两用”公共基础设施建设、城中村改造等“三大工程”建设的推进,也将带动相关项目代建需求的增加。
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成立于2005年9月,是由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管,并经上海市民政局登记注册,国内首家具有法人实体地位的专业房地产研究机构。汇聚了来自著名高等院校、科研院所、知名企业的数十位知名学者和上百位业界精英,形成了一支专业、高效、务实的研究团队。20242023